成都人口语中的“瓜娃子”是指人“傻”的意思。“瓜娃子”用在不同的情境、出自不同人的口、用在不同的对象上时,其感彩是不同的,有贬骂之意、赏识之喻或怜爱之情。
开篇大家先来练一下眼力,看下这堆名字里面有没有自己的小名。
伟娃子,敏娃子,静娃子,英娃子,强娃儿,磊娃子,洋娃子,艳娃子,勇娃子,军娃儿,超娃子,杰娃子,娟娃子,婷娃子,涛娃子,国娃子,宇娃子,倩娃儿,张大娃,李二娃,死娃子,瓜娃子,莽娃子
如果你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小名。恭喜你,在四川地区起码有上百万人和你同名同姓。
四川的老辈子些历来喜欢用“娃“、“娃儿”、“娃子”来喊晚辈。不管你的名字是清新脱俗,还是文采飞扬,不管你是走卒贩夫,还是达官贵人,在老辈子嘴里一律都会变成“军娃子”,“艳娃子”之类的。
四川人喊“娃”的习惯流传已久,比如会喊男孩子为”男娃子“,称女孩子作”女娃子“,家里男孩子叫成“儿娃子”,孙子叫做“孙娃子”,亲戚朋友会喊亲近的人”张三娃“,”李大娃“等称呼。社会上这种称呼也很多,比如川人喜欢喊小偷为”贼娃子“,把长得五大三粗的壮汉叫做”莽娃儿“。
在四川,但凡能叫你“娃子”的都是长辈。长辈不会管你是结婚了,还是生娃儿了,也不会管你已经当爸爸还是爷爷了,反正在他们心里面你一直就是他们的“军娃子”、“杰娃子”。这种称呼在家族里面会伴随你一辈子,就算七老八十都丢不掉。
我经常看到老家一个80多岁的长辈叫自己60多岁的侄儿“杰娃子”,这个头发灰白的“杰娃子”还笑嘻嘻地应着。
如果你去翻老辈子手机的通讯录,多半全是各种各样的“娃子”,气宇轩昂的“程国韬”,会写成“韬娃子”,风采飞扬的“李子昂”,会写成“昂娃子”,小家碧玉的“张玉婷”,会写成“婷娃子”。
不仅通讯录上面这样写了,每当老辈子这样喊你的时候,你还只有赔笑的命。不管你在外面是呼风唤雨的张总还是李总,不管你是外企的Tom,还是投行的Jeffrey,反正在老辈子嘴里面你只有一个名字“军娃子”、“波娃子”。
不仅如此,你还必须笑嘻嘻地听着他们用这个名字和你拉家常。
“波娃子,去年你带回来过年的那个女娃儿呢,今年咋个没带回来呢?是不是吹了哇,要不要舅妈给你介绍一个?”
“军娃子,我听隔壁李二娃说你这辆车要管六十多万哦。你这是在成都捡到钱了哦?明年子你弟娃儿就要大学毕业了,你这个当哥哥的帮到留意下工作嘛。”
“强娃儿,你今年都28了吧,你看军娃子混得好好。你天到黑还在外面瞎混,长点心嘛。”
不过喃,这种带有浓浓自己人的称呼,刚开始听着有点别扭,久了反而觉得分外亲切。看到自己的爷爷奶奶一声一声喊自己“娃子”,瞬间就有卸下一身装备回到家里的感觉。
李总王总的称呼都丢到门外头,Jeffrey的称呼都留到城里面,回到家里你就是老辈子的“大娃“、“二娃”,在家里你可以心安理得当小辈,可以毫无负担地享受老辈子的唠叨和关爱。
一声“娃子“就是回到家里的钥匙,当你提上一桶土鸡蛋,一包土猪肉,一袋土特产再次回城的时候,你会重新穿上”王总“、“张哥“这样的武装,心里面去无比盼望着下一次当”娃子“的时候。
在四川,老长辈喜欢喊小辈“娃子“,同辈之间却更喜欢喊”娃“。
四川人哪个人身边没有几个“倩娃“、”婷娃“、”强娃“,哪里人身边又莫得几个”张二娃“、”李大娃“。有时候叫着叫着习惯了,写个结婚请帖,出去耍订个机票的时候,还会想半天,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打个电话问一嘴。
“强娃,你的全名是啥子喃?“
有时候被这样的称呼叫着叫着,突然有人喊本名的时候,自己都会愣一下。
如果说叫“某娃”的还只是熟人,那么叫“大娃二娃”的大概能算得上的通家之好,换句话说就是对你家头有几姊妹几兄弟都了解的清清楚楚。遇到这种人你就会有个新名字,从“军娃子”升级到了“张二娃”,从“强娃儿”变成了“李大娃”。
(图片源自网络)
你看,这个称呼连姓氏和家头排行都给你加上去了,自然是熟人喊得。
这种称呼叫习惯的时候,有时候自己都会产生一种错觉,好像自己就该叫“张二娃”一样。所以你在四川时不时会看到“重庆二娃老火锅”、“李二娃杂酱面”、“王二娃自助冷锅鱼”、“简阳二娃羊肉汤”等等的招牌。
这大概也算得上是四川馆子招牌的一个特色。
(图片源自网络)
其实细究起来,四川人喜欢叫的是“某娃”,“某娃儿”是成都这些喜欢加儿化音地方的喊法。这倒是辨识一个人老家的好办法。
要说“娃子”这个大家庭里面,在四川当属这四大“娃子”最出名:死娃子,莽娃子,贼娃子,瓜娃子。
这四大“娃子”里面最出名的又属这个“瓜娃子”。这个“瓜娃子”不仅在四川有千千万万的朋友在喊。哪怕有外地人来四川了,交得一个朋友也是他。
四川人嘴里有“四大口头禅”,已经成为了四川话的标志性词汇。很多影视剧和文学作品里,但凡出现四川人都会脸谱式的说上几句“老子”、“龟儿子”、“锤子”。有趣的是,不管哪个地方来的人学得第一句四川话九成九都是一句“瓜娃子”。
大概在外地人眼里,“瓜娃子“也算得上是四川的一大特色吧。